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资讯分类
强化区域顶层设计 统筹推进德育工作
- 分类:政策法规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03
- 访问量:0
强化区域顶层设计 统筹推进德育工作
【概要描述】自党的十八大正式确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推广开来。中小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重要且艰巨,但仍存在开展不积极、成效不明显等问题。
- 分类:政策法规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03
- 访问量:0
详情
自党的十八大正式确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推广开来。中小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重要且艰巨,但仍存在开展不积极、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为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德育》杂志以2015、2017年度全国德育工作优秀案例为素材,选取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的189个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其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的主要特征
1.从内容上看,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教育最多,国家层面次之,社会层面涉及较少
在189个案例中,67个案例(35%)主要围绕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教育,51个(27%)聚焦国家层面,另有67个(35%)展现出多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培育的特征,而仅有4个案例(2%)关注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来看,个人层面的“爱国”受到了最多学校的重视(44例),其次为国家层面的“文明”(36例)与“和谐”(12例),以及个人层面的“友善”(15例)。国家层面的“富强”、社会层面的“自由”“公正”与“平等”尚未有案例涉及。
2.从手段来看,采取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学校较多,利用课程育人、协同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学校较少
在189个案例中,文化育人案例有56例(30%),活动育人案例有45例(24%),实践育人案例有39例(21%),课程育人案例有23例(12%),协同育人案例有14例(7%),管理育人案例有12例(6%)。(不同育人途径的具体方法详见表1)
二、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的突出问题
1.在认识上还须进一步提高站位
案例分析表明,首先,目前中小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认识上尚须进一步提高站位。大部分学校对已有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系还须进一步加深理解。一些案例仅仅是给常规德育工作贴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标签,但实际上,教师在设计教育过程时并未考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在参与时也并未收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感。
其次,中小学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表现出认识不足的问题,这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学校和教师对12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不够,因此他们避繁就简,更倾向于围绕易于理解的“爱国”“文明”“和谐”“友善”等价值观开展教育,对难于理解的“平等”“自由”等价值观有所忽略;第二,学校和教师对各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65%的案例都针对某一项价值观设计主题活动,而非在一项德育行为中考虑多种价值观的培育。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彼此支持作用,如许多学校例举的志愿服务活动,既可以从关爱他人的角度来进行“友善”价值观的培育,也可以从保护自然的角度来进行“和谐”价值观的培育,还可以从履行责任的角度来进行“爱国”价值观的培育,三种价值观相互融通,能够对学生成长产生综合影响。
2.在实践上,存在重显性轻隐性、重情感轻认知、重零散轻整合的问题
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来看,中小学倾向于采用显性方式,无论是文化育人、活动育人还是实践育人,案例中大多提到的是具体活动,甚至在课程育人中,学校和教师也主要采取专题课形式。显性德育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隐性德育的价值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不同学科教学中的隐性德育及学校管理制度中的隐性德育,都能够对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德育活动,侧重于情感的唤起和共鸣,而非认知的拓展与深化,因此学生难以对每项价值观进行深入的思考。但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又是必需的,尤其是对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观的认识,如果不建立在系统、全面的领会之上,即使能够在活动中产生短暂的认同,也是不牢靠、不持久的。
此外,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多采用零散而非整合方式进行。换言之,作为德育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未与其他德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仍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例,学校在进行此类活动时,常常只将其作为一项德育内容,而没有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不同内容整合起来,以使教育效益最大化。
三、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的对策建议
1.加强理论研究,并加紧对研究成果的宣传和转化
可委托专门的科研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已有德育工作的关系”“价值观教育的一般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殊性”等重要议题展开专业、深入的讨论,从理论上解释和解决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的困惑和主要问题,为中小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外,还需重视对理论成果的宣传和转化。首先要抓紧对已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成果进行宣传,可采取分发学习材料、组织专家报告会研讨会、举办论坛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其次要加快推进对已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研究的教育转化工作。现有研究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充分阐释,但这些价值观如何培养仍是一个有待教育理论界积极研究的问题。唯有经过教育转化,才能真正破除实践者的迷思,使其树立正确的认识,开展有效的教育。
2.提升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挥多渠道育人的关键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当前德育的一项基本内容,有赖于教师本身专业能力的提高。上述案例所反映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及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的真正内涵及彼此关联,仍将德育视为一项额外的工作、特殊的活动,以致最终无法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建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读本或教材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的固定课程模块、引入中小学教师准入制度、加入教师年终考核,从引导、支持、督促等多角度促进教师德育专业能力的提高。
3.强化区域顶层设计和统筹推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各地各校常规德育工作实现有机整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各区域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动。一方面,要在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实现统筹,即在已有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内幼小中高有效衔接的系统化、一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德育骨干设立相关的研究小组和项目,分层次、分阶段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和活动体系,在各阶段之间形成相互贯通、互相支撑的机制,以此来避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现断层、重复、冲突等问题。
另一方面,要在学校教育系统外部实现协同,这不仅包括各级教育督导部门的协同检查,还包括各类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如公安、民政、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的协同教育。具体而言,可以开展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专项督导,通过专题汇报、座谈、听课等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了解学校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针对学校在认识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督导意见。可以对中小学与其他部门协同教育的丰富经验进行讨论和决策,将部分做法规范化、制度化,使其成为区域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多以参与者的态度看教育现象
下一个:
无
上一个:
多以参与者的态度看教育现象
下一个:
无